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1
2
中共中央
3
123456
4
法明传[2024]173号
5
九边
6
赵紫阳
7
帝国政界往事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1
2
中共中央
3
123456
4
法明传[2024]173号
5
九边
6
赵紫阳
7
帝国政界往事
8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(附下载链接)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年底了,房企可以开始拿地了吗?
Original
局姐本尊
地产知识橘
2022-12-01
收录于合集
#政策调控
5 个
#趋势研判
84 个
#行业分析
10 个
11月底,今年最后一次抢地大战正式打响了。
昨天,三个重点城市——深圳、南京、苏州的土拍同日举行。此外,22个集中供地重点城市中,已经有近20个城市公布土拍信息。
从年初的扎堆抢地到年中的遍地流拍,到下半年的房企现金流急转直下,自顾不暇,再到融资松动的暖风频吹……
作为楼市行情最的最前线,年底房企的拿地情况备受关注。
而现在,冰山一角正在逐渐向我们展开。
大家都知道,在这个点,
政府给开发商设拿地条件时,
姿态真是挺低的。
这两天拍地的苏州,
是下调了土拍竞买保证金比例的,
第二批集中供地保证金以50%为主,这次统一降到了30%。而拍下之后,首付款的比例也从60%下调到了50%。
暂时没钱也没关系,给你降点门槛,先拿上地再说嘛。
而南京
放松了竞拍人的开发资质要求,
只需要三级以上就可以参与竞拍,而此前多数要求二级甚至一级。此外,南京还取消了“不得联合报名竞买、不得合作开发”以及“严格限制股权转让”的要求。
一切指向一个需求——拿地之后你想找谁一起玩都可以,只要愿意买地就行。
杭州更直接。
一方面降低部分地块的起拍价,降低封顶溢价率;一方面
提高了不少板块的新房限价,
有的地块限价一下子涨了2000元/平。
对于房企来说,面粉是便宜了,而未来卖面包的时候还能卖得更贵,利润率一下子丰厚起来。
而山西省政府,甚至在官网上挂出了这样的宣传稿——
Emmm,
第一次看到高周转的主体变成了zf,
这真是,太卷了啊……
然鹅,尽管各地在竞买规则上玩了各种花式吸引,最终的土拍结果还是挺……让人大跌眼镜的
有两个明显的特点:
1、就真是……比第二次集中供地还凉。
深圳总共上架11宗地,总体质量高于上一轮,虽然悉数拍出,无一流拍,但其中有7块地是按底价成交的,剩下的4块地达到封顶溢价,进入摇号“拼手气”的阶段。
而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,深圳29宗土地上架,一宗流拍,剩下的土地里,有17宗达到价格上限。
按照比例来看,当时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。
在苏州,第三批集中供地上架的土地,质量高到被称为“压箱底的好地”。但在前两天出让的16宗地块中,
底价成交的比例超过90%。
而南京的情况就更凉了,原计划出让61宗,开拍前三天,15宗地无人问津,终止出让。而剩下的42块地,只有5块地触顶进入摇号阶段。
而第二轮集中供地时,37宗地中,有11宗地块达到最高限价。
2、地方性国企兜底,本地小民企喝汤。
在深圳,“大金主”是深圳地铁,总共就11宗地,他家拿了5宗。
而真正的民企只有星河地产和鸿荣源两家,都是本地规模不算太大的民营房企。
往期的“抢地大户”——中海和龙光,一个象征性参战,一个连报名都懒得报。
苏州的18块地里面,只有一块地被久违的日本房企拿走,
其他几乎是清一色的本地国企,
“大户”是苏高新集团、相城成交、相城高新等,一看就知道,
是各个区旗下的国资企业。
南京的情况也差不了太多。
除了金地、深业、星河是从深圳杀过去的过江龙之外,其余清一色本地企业。
其中,江宁城建拿下江宁区三宗地块、高淳区安居置业拿下高淳区三宗地块,六合城建拿下六合区地块……
基本
等
于每个区属国企消化自家土地,各扫门前雪。
这两点综合起来一看,年底这次土地的集中出让,大概率会是
绝大部分房企袖手旁观,各家地方国企忙着托底的大战场——
简单点说,这就像是个政治任务,主要的功能是“防流拍”,稳定地方土地市场。
什么溢价率之类的没那么在乎,只要卖得出去,底价也没关系。
但是,何以至此呢?
要知道,政策的暖风已经吹了好几个月了啊。
融资端的回暖信号非常明确了——
前有央妈官宣金融机构不应过度收缩,应该对房地产市场“两个维护”;后有部分地区的人民银行分支行对房地产信贷进行窗口指导,让水流向人口净流入、产业支撑力比较强的城市。
最新公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,
还把“管好货币总闸门”和“坚决不搞大水漫灌”都删除了,
一副边际放松箭在弦上的样子。
公司债市场同步宽松。
中指院数据显示,截至11月23日,当月房企的信用债发行规模达425亿元,是10月总额的三倍有余。
在回款方面,监管力度也变得友好起来。
先是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了,银行从“半年不放贷”到逐渐回归正常,而前段时间为了保交楼而拼命收紧的预售资金监管,也转头开始松动了——
先是广州住建部门宣布宽松预售资金使用条件,下调预售款留存比例,
再是成都官宣提高预收款支取比例。
说来说去,就是让开发商能尽量多借点钱,卖出去的房子能早点回款,多拿些钱去周转啊!
看起来都是很好的,但为什么土地市场还是热不起来呢?
因为,
第一波救命钱真正的流向,是国企啊!
虽然融资端开闸了,但据统计,在11月已发行信用债的20余家发行人中,
只有1家为民企。
而未来发债主体能否从国企扩大至其他类型的企业,仍然是个未知数。
而对于在爆雷边缘挣扎的民企来说,金钱就是生命,创始人都开始拼命卖资产自救了,押上自己的身家换回来的钱可能还不够按时还债的……
此时,
哪有什么余粮去和国企抢地,扩大再生产?
恨不得把公司都卖给国企算了。
所以,接下来其他城市的第三轮集中供地,还会好吗?
以上为正文,来自局姐本尊
更多楼市原生内容,欢迎关注「地产知识橘」↓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